2001年12月11日,中国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的第143个成员国。斗转星移,中国加入WTO的大家庭即将跨入第十个年头。回首十年的入世路,在促进本国发展的同时,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贡献亦良多。从即日起,中国网财经中心将推出一组入世十年系列稿件,力图为您呈现十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所经历的路程,展望下一个十年的征程,敬请关注。
今年是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的第十个年头,这十年是中国发展比较快比较好的十年,也是中国零售业繁荣兴旺的十年。中国本土零售商由当初担心“狼来了”到现在与外资零售商的“与狼共舞”,在合作中学习,在竞争中成长。中国民众享受着关税降低带来的实惠,中国零售业也巧妙将入世的“双刃剑”化为“绕指柔”。
零售业的开放与老百姓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。十年前,出国带些巧克力回国馈赠亲友是一件很时髦的事;十年后,进口巧克力在国内超级卖场随处可见,巧克力已经不能“打发”亲友了。十年前,我们还在用着峰花、百雀羚等经典国货,拿着砖头般的大哥大;如今各种化妆品连锁超市开遍全国,手机越来越便宜个头越来越小……数据显示,10年前中国市场上的商品种类约40万种,而世界商品市场上有140万至150万种商品。如今的中国更像是个世界大超市,各国的货物云集于此,很少有国外的东西在中国买不到了。
外商超市强势涌入本土零售商震荡中寻生机
回想十年前,“狼来了”一度成为担忧入世冲击的流行语。那时候中国的零售市场百货商店是主流。虽然90年代中国零售业逐渐对外开放,但只局限于某些城市的某些点,远没有形成气候。对于外资超市的进驻,本土零售商的应对的确是仓促了一些。
相较于本土零售商还是国营的老三样,老服务理念,传统的橱窗式柜台;外资超市推崇一站式购物理念,采用开放式柜台,亮堂的大厅、琳琅满目的商品,这些不同于以往的购物体验,让老百姓大开眼界。舒适的购物环境、热情的服务态度、种类齐全的商品、定时发送的促销册、免费接送的购物班车,外商超市带来的不仅仅先进营销理念和经营模式,更是迫使本土零售商改革的一种危机感。
本土零售业学习外商的步伐可谓一波三折。当时一些超市没有在经营模式上下功夫,反倒在名字上动起了脑筋。荷兰有一家仓储式会员店叫万客隆,结果叫京客隆、天客隆、洪客隆、慈客隆的遍地开花。经过简单的业态模仿后,本土零售商积累了很多经营经验。小到货柜成列大到经营战略,他们的运作都更接近国际化。外资超市进入之初,本土零售企业在震荡中,面临着市场被抢占、企业转型等等问题,也经历了倒闭潮。但正是入世,中国的零售业加速成长着。
“一强独大”局面未出现零售业呈现多足鼎立
麦肯锡曾对中国入世后状况预言:“中国入世五年内,中国零售业60%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,30%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,剩下不到10%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。”
十年已经过去,麦肯锡的预言并没有实现,中国零售业非但没有出现“一强独大”的局面,苏宁、国美等特大型本土零售商还跨入了千亿规模。
入世十年,中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1年的43055亿元,增长到2010年的156998亿元,年均增长15.4%。“十一五”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,仅仅在这期间,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2006年的7.9万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5.7万亿元,增长98.3%,年均增长18.1%。“十一五”时期成了消费品市场的快速发展期,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增长比较快的时期。
从十年前的几十家到如今的近两百家,沃尔玛、家乐福等国际零售企业以惊人的速度在中国扩张着,但这并没有把本土的零售商逼进绝境。本土零售商利用原有的渠道以及农超对接、联营制等创新,逐渐从简单模仿中走向自立。用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副所长荆林波的话说,“十年过去了,内资零售业从小羊长成了"喜羊羊",和外资的"灰太狼"有竞争,有互补,形成了共生的生态环境。”
入世的确是一把“双刃剑”。本土零售企业将外资零售商的先进理念为自身所用,在竞争中学习,巧化竞争的压力为动力,这或许是入世带给中国零售业比较大的收获。
十年来,无论是外资还是本土企业,都在中国入世的在背景下,为百姓生活带来了真的实在。入世十年,是共赢的十年,百姓享受到了商品激增的便利,享受到了货物平价的实惠。虽然本土零售业面对激烈的商业竞争仍存在许多短板,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零售业的下一个十年也将是一个共赢的十年。